如何整理你拥有的杂乱的纸质资料
时间迈过了一年的脚步,在这一年中,我们或多或少「攒」了些纸质文件或资料,如今我们精通于种种电子资料收纳术,而相对「重」的纸质资料整理,对我们来说反而是陌生了。
因此在这篇文章中,我会总结一些自己做纸质资料整理的小技巧,并邀请了常年与纸质资料打交道的语文老师 @潘誉晗 着重分享如何进行学习资料的整理。
由于部分纸质资料容易勾起「舍不得」的情绪,让整理很难进行下去,所以可以试着按照这篇文章的顺序来整理这些资料。
有时效性的资料
这是最不会让人「舍不得」的资料种类,所以从这里开始能有效帮你鼓起士气 、大刀阔斧地开始整理工作。
产品说明书
说明书属于「看着很有用但其实使用频率相当低」的纸质资料 No.1,如果是新产品,一般在操作过一遍之后就会用了,完全可以看完就丢掉。
我有时也会遇到不知道如何使用的旧家电,但无一例外都能根据产品型号找到说明书(比较老旧的可以直接 Google 搜索到 PDF 版本,而比较新的产品在官网或者购物网站详情页就能看到)。如果实在不放心的话,大可以将说明书扫描成 PDF 保存下来。
合同、保修单据等
这类资料可以用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」来衡量,这个法律效力应该用「经济纠纷案的法律效力」来考量,而不是未来某起杀人案件的呈堂证供。
拿到合同的时候,可以用铅笔来标注它的有效起止日期,而保修单则可以用滚轮日期章来代替手工作业,当然也可以用提醒事项 App 来记录。不过现代人类的纸质资料实在不多,按照一年整理一次的频率,用手写或者盖章的方式就足足够用了。
在年末整理时,如果发现相关资料过了自己标注的有效期,就可以丢掉。同样的,如果不放心,在丢弃之前扫描存档就可以。
名片:他人的和自己的
在收到名片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扫描的方式来保存名片,这样方便在不同地点实时查看,但即便这样,由于纸质名片大多印刷精美,而且写有对方的姓名等资料,往往也不是能当机立断地丢掉的产品。
但小山龙介的《整理的艺术》中提到「人脉也是有保鲜期的」,在这个大家频繁跳槽、更换身份的世界,根据两年前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一个人的可能性实在不大,因为名片上的电话和邮箱大多是工作用的,只要离职就会失去效力,同样可以在收到时标注日期或盖章进行管理,超过一年或两年的名片就丢掉。而自己的旧名片更没有留下的必要,如果不是要出去进行诈骗活动(划掉),上一个身份(不管是前东家还是旧职级)就没有保存的意义了,留一两张在票据夹里留念即可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1.zhimg.com/80/v2-287296256147bb3425e2cfbfc43237f8_720w.webp&width=1120&height=579)
需要长久保存的资料
卡证资料
卡证资料绝对是不能乱丢的资料了,丢弃的后果比较严重。
护照、常用的异国钱币和交通卡等物品可以用小的自封袋装起来,防潮防损,收拾行李时直接放进包里就能用。
而户口本、房产证等等不会常用的资料可以放在大的资料袋中,因为数量不会太多(大概),所以在封面上写明里面的证照就可以,每年年底盘点一番,不用过于细地分类。